WFU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狗貓牙齒照護迷思之一:牠不能接受刷牙!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刷牙』一直是狗貓牙科衛教的主打,但也收到不少回應是斬釘截鐵說『 牠不能接受刷牙啦! 』。的確,任何習慣在初養成時,踏出第一步總是不容易!特別是平時沒有幫狗貓刷牙的習慣。

凡事起頭難


幫狗貓刷牙的困難是不同的層次。一般來說,習慣養成的起步難度在自己,像是健身、少喝手搖飲料、戒菸等等,而幫狗貓刷牙的難度在於對象XD

此時我會勸說(激將法?),動物園裡面的貓熊可經由訓練被刷牙,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握拳)



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貓熊影片裡面提到

先天體質差異


大貓熊「圓圓」的口腔因為先天比較有問題,需要保育員後天花心力照料,畢竟牠們不會自己剃牙與刷牙!除了平時清潔,還要配合醫療團隊定時檢查、洗牙+補牙。當初牙周囊袋經過外科手術解決不再發炎,但齒縫還是容易卡東西,因此需要每天使用牙間刷與牙刷來刷牙!

後天刷牙補強


貓熊圓圓透過動物訓練的課程,逐漸脫敏,可以接受保育員一天兩次利用「牙刷」或者是「牙間刷」來幫牠刷牙。仔細看影片裡面大熊貓的牙刷柄是DIY加長版的唷~這樣才能方便操作並提供保育員相當的安全性!(我想沒有廠商願意幫貓熊開模做超長柄的牙刷吧?!市場太小了!)

訓練養成習慣


狗貓就像小孩一樣,需要『訓練』刷牙。有時候會配合零食、潔牙骨、用餐,有時候會配合活動、遊戲!每個毛孩的個性氣質不同,適合的訓練方式也不同~很愛吃、是吃貨的毛孩總是比較快進入狀況,不是吃貨的會需要費點心思,可以跟獸醫師討論一起建立良好刷牙習慣唷!

總之,良好的狗貓刷牙習慣,是訓練來的!沒有不能接受,只有你要不要做~

延伸閱讀


狗貓刷牙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齒槽骨擴張:貓咪犬齒典型牙周病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貓咪犬齒牙周病進展時會發生『齒槽骨擴張(Alveolar bone expansion)』,外觀看起來鼓鼓的、凸凸的、肥肥的、很像腫瘤的感覺!

從正面看的視角,嚴重的貓咪可以比這個更圓鼓(以綠線標記)

側面看就很有感

同一隻貓,兩顆上犬齒都是進展牙周病,外觀也不會一模一樣

貓的上下顎犬齒牙周病進展時都會有此典型表現,只是上犬齒比較容易被看到,狗偶爾也會看到。有時該犬齒牙齦、黏膜伴隨著發炎,看起來很像長了東西(癌症),建議可以切片排除一下。

這個現象是因為犬齒的垂直骨質流失,骨囊袋的底部稍微傾斜於周圍的牙槽緣,形成一個骨下囊袋(infrabony pocket)。臨床上肉眼先診斷,麻醉後再使用牙周探針跟齒科X光檢查來確認。

檢查後大多判定該犬齒在牙周病第二期到四期:齒槽骨變得肥大,放射線不透明度降低,並可能與牙根表面分離,稱之齒槽骨擴張(Alveolar bone expansion)。

紅色記號代表是擴張的空間


真心提醒


口腔與牙齒問題初期都不會有症狀,直到表現於外觀時疾病已進展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小動物鎮靜麻醉期間的風險與意外探討(圖文版)

以下由美國寵物食品(PFI)所排版提供。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案例分享:貓口炎刷牙成效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兩張照片都是口炎貓里歐的。A是好幾個月沒有刷牙,B是重拾刷牙兩週後。看得出來有什麼改變嗎?




A. 沒有刷牙


請看五大地方:

1. 嘴毛掛了一大片口水(嘴巴不舒服的徵兆)
2. 右下犬齒唇側齒齦、齒槽黏膜發炎腫脹、似有膿樣分泌物
3. 左下犬齒唇側齒齦、齒槽黏膜發炎紅腫、似有膿樣分泌物
4. 門齒的齒齦發炎水腫
5. 四顆犬齒牙冠處黃黃髒髒



B. 有在刷牙


請對照沒刷牙的照片, 不再加註號碼。

1. 嘴毛上的口水已經消失
2. 右下犬齒的齒齦與齒槽黏膜發炎改善,與犬齒貼近
3. 左下犬齒的齒齦與齒槽黏膜紅腫改善,與犬齒貼近
4. 門齒的齒齦炎改善
5. 犬齒牙冠的髒污明顯消失


其實不用看得這麼仔細,即可感覺有在刷牙的照片就是比較清爽!貓里歐雖然還沒擺脫口炎,但是已經不痛痛,舒服很多!貓咪口炎最重要的居家照顧就是刷牙,你能幫牠做到嗎?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貓咪快樂刷牙(混音版)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認真做衛教的回饋就是,不用親自診療狗貓,也能讓牠們變健康!



收到今年同行工作室飼主講座的回饋。當天主題是『貓咪口炎:醫療認識與居家照顧』,我很搞鋼的加上如何做口腔牙齒檢查與照護(刷牙)的橋段,矯正一些觀念,告訴飼主口炎不只是用藥手術而已,也希望可以在家提早發現口腔的狀況,讓毛孩少受點苦。




這個刷牙方式混合了『改良版』跟『精緻版』,我稱之為『混音版』~

我幫這位馬麻統整一下重點:

1. 了解自家貓的個性

從吃貨的個性下手,找一個喜歡的牙膏來增加配合度

2. 營造活動而非打鬥

之前求好心切比較強迫,貓咪感受不好

3. 掌握刷牙正確角度

影片裡頭,馬麻努力維持正確牙刷的角度針對牙齦溝

4. 貓咪快樂享受刷牙

飼主與貓咪快樂刷牙是大家的衷心期望!


同場加映


貓咪刷牙改良版點評請點我

精緻版貓咪喜喜刷牙請點我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貓咪放置食道餵管的併發症之一:吐管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貓咪把食道餵管『吐出來』是放置食道餵管的併發症之一。

根據我個人經驗,吐出管子非常少遇到。十年前曾經遇過一次,之後就不曾忘記跟飼主提醒有這種併發症,吐出管子不會致命,但相信貓咪與飼主會是無敵驚慌(獸醫師也是的)。

在考慮放置食道餵管的時候,獸醫師會把嘔吐(vomiting)/反逆(regurgitation)的情況考量進去,如果貓咪症狀嚴重,必需要先解除嘔吐與反逆的問題,並不會貿然放管子,以免管子放了被吐出來徒勞無功。

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JVIM)在今年三月的期刊發表英國做的回溯性研究,於2005年到2017年間,在兩個獸醫轉診中心收集248隻放置食道餵管的貓咪,調查發生的併發症與其周邊因子(Esophageal feeding tube placement and the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248 cats)。



整體而言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有35.9%(89/248),包括了:

12.1% 插管處感染(30/248)
  6.9% 被貓咪移除整根管子(17/248)
  4.4% 管子被貓咪位移,被迫移除(11/248)
  3.6% 其他原因(9/248)
  3.2% 管子被貓咪位移,復位縫好(8/248)
  2.8% 管子被吐出來(7/248)
  2.8% 管子塞住(7/248)

這邊的其他原因是因為最終診斷不屬上述分類或無法診斷原因


封面p圖照喝珍珠奶茶的貓咪是17歲大耶,有慢性腎臟衰竭同時有牙齒的問題加上食慾廢絕來麻醉調查嘴巴與放食道餵管。手術前完全沒有嘔吐或反逆的狀況。

麻醉手術後當天恢復良好,也觀察了一個下午才給帶回家,結果回家願意開金口吃東西,轉身就看到管子吐出來了。。。與飼主討論後過兩天再放管,結果也維持不到24小時就又被吐出來。。。

發生併發症沒有人想要,但就是遇到了所以就面對。這個世界凡事都有例外,畢竟我們面對的是每個不同的個體,可能有特殊的反應或是無法解開的謎。

謝謝這位飼主理解,也能正面面對(2.8%的機率都遇到了),鼓勵我波出當時貓咪大耶吐出管子的淡定照片,還指定要p過圖喝珍奶的XD(有經過事發當事者同意喔!正義魔人不喜請離開)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小動物狗貓鎮靜麻醉期間的風險與意外探討


作者:蔡依津 獸醫師   恩亞動物醫院


我們的毛孩病患不像人類可以聽指令配合醫療行為,在診療或詳細檢查與手術施行時,會需要鎮靜與麻醉的介入。毛孩因為鎮靜或麻醉導致的死亡時有所聞,雖然比例很少,但對於飼主與臨床醫師是相當的緊迫與情緒的勒索。

隨著藥物進步、鎮靜麻醉計畫的改善,還有進階病患生理監控的發展,獸醫病患鎮靜麻醉的死亡率也逐漸下降。但,有鎮靜與麻醉就存在風險,獸醫師應事先評估毛孩身體狀況並告知飼主相關的風險機率。

麻醉風險分級


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麻醉風險分級制度有五級。整體來說,在麻醉風險調查的研究裡面,ASA1與ASA2都歸類於健康 (Healthy) 的群組,而ASA3、ASA4、ASA5都歸類於有生病 (Sick) 的群組。

鎮靜麻醉相關的死亡率


最常被引用的一篇研究是2008年對於「小動物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率」的大型研究結果:健康狗群組 (ASA1/2) 發生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的風險有0.05%,等於是2000個狗毛孩裡有1個會發生麻醉鎮靜相關的死亡。而生病狗族群 (ASA3/4/5) 發生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的風險有1.33%,等於是75個狗毛孩裡面,有1個會發生麻醉鎮靜相關的死亡。

統計死亡時間可能發生在下列八個時段:

術前:a. 給予鎮靜藥物、b. 麻醉誘導時期
術中:麻醉維持時期
術後:a. 0-3小時、b. 3-6小時、c. 6-12小時、d. 12-24小時、e. 24-48小時。

而在2012年另一篇對於「小動物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率」的大型研究結果中,健康狗貓群組 (ASA1/2) 發生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的風險有0.12%,等於是830個毛孩裡面,有1個會發生麻醉鎮靜相關的死亡。而生病狗貓族群 (ASA3/4/5) 發生麻醉鎮靜相關死亡的風險有4.77%,等於是21個毛孩裡面,有1個會發生麻醉鎮靜相關的死亡。

綜合上述,對被評估為健康狀態的毛孩們施行麻醉時,發生意外的機率絕對不會是零。在此前提下,必須對於任何麻醉手術皆抱持謹慎的態度、準備好隨時應對這些突發狀況。

死亡原因的調查


調閱相關的麻醉意外死亡的研究文獻,在2016年一篇針對居家飼養動物發生麻醉周圍期間死亡的病例進行屍體解剖的統計調查。該研究裡面收集了有做屍體解剖的221個案例,其中狗與貓的數量最多,分別是105個(48%)與90個(41%),其中有71%是施行選擇性手術,而19%是施行緊急手術。:

麻醉相關死亡有9%發生在鎮靜時期、11%發生在麻醉誘導時期、35%發生在麻醉維持期、45%發生在術後24小時以內。在經由屍體解剖確認病灶後,發現有59%跟明顯自然發生的疾病相關,主要是心臟、上呼吸道與肺的疾病、5%與手術麻醉相關,而有36%在屍體解剖下沒有發現異常,而這個族群特徵主要都是年輕、健康、施行選擇性的手術。因此臨床獸醫師應對於年輕、健康、施行選擇性手術的族群要更加小心,不能掉以輕心。

總結


只要鎮靜麻醉劑一旦給予,死亡的危害便無法完全消除,但透過事前檢查評估、客製麻醉計畫、術中術後監控維持,它可以最小化。飼主需要能瞭解鎮靜麻醉前評估的意義與風險的機率,進而與獸醫師一起合作,讓毛孩接受需要的治療或檢查,改善生活品質。

若不幸發生麻醉死亡,應該審查手術期間事件的順序,評估其意義,並進行屍體解剖以將其發病機制和病因學拼湊起來。有了這些資訊,臨床工作者就可以採取措施防止未來再次發生憾事。


Reference:
1. Kurt A. Grimm (Editor), William J. Tranquilli (Editor), Leigh A. Lamont (Editor). Essentials of Small Anim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2nd Edition
2. Brodbelt DC, Blissitt KJ, Hammond RA, Neath PJ, Young LE, Pfeiffer DU, Wood JL. The risk of death: the confidential enquiry into perioperative small animal fatalities. Vet Anaesth Analg. 2008 Sep;35(5):365-73.
3. Bille C, Auvigne V, Libermann S, Bomassi E, Durieux P, Rattez E. Risk of anaesthetic mortality in dogs and cat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3546 cases.
Vet Anaesth Analg. 2012 Jan;39(1):59-68.
4. DeLay J. Perianesthetic Mortality in Domestic Animal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ostmortem Lesions and Review of Autopsy Procedures. Vet Pathol. 2016 Sep;53(5):1078-86.